在詹天佑的主持下,中國自力建造完成了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經過崇山峻嶺,沿途爬坡度1/30,人工開鑿了四個隧道,以當時的工程技術,難度是很高的。順利完成而且提早通車之後,使得當時的列強對中國的工程技術刮目相看。詹天佑不僅成為世界上有名的工程師,這條鐵路建造的成功,也使中國的工程師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了信心。
詹天佑生於1861年4月26日,逝世於1919年4月24日,也就是在五四運動的前二週。他在逝世前的一、二個月,還抱病代表中國到海參崴,與列強代表開會,爭取中國在東北東清鐵路的管轄權呢!
詹天佑是一位工程師,在專業上頗受外國工程師的敬重。但在清末明初的時代,他也以擅長溝通、洞悉人性,而使得專案得以順利推展。他在中國很多地方負責蓋鐵路,但只有在漢口有一間住宅,其它大部所得就只勉強拿來供二個兒子出國留學。他謹慎管理包商,重視其專業執行的能力,而絕對不以收受賄賂來私相授受。在那個混水摸魚的時代,這可是非常地難得。
詹天佑在1872年,也就是11歳的時候,被清朝選派到美國做小小留學生,在1881年,20歲的時候,獲得耶魯(Yale)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學成返國。非常資優。
詹天佑的故居,在廣州的西關地區,第十二甫的地方。西關就是舊廣州城西邊關卡外的地方,早期的有錢人喜歡在那裏建大屋,既沒有城內吵雜又不會離城太遠。至少第十二甫,是指第十二個岸的意思。以前珠江很寬,叫涌的支流河道也很多。第十二甫就是指第十二隻河涌的岸邊或碼頭的意思,以前是有水字邊的「浦」,不知道是不是後來河涌沒有了,沒有了水,所以就叫「甫」而己。看詹天佑故居的老照片,住宅前面就是行船的河涌。故居管理員都說,她小時候還有河涌,向船上的賣家買東西只要用一個小竹籃垂吊著拉上拉下就可以了。當時水乾淨,端午節小孩都要去泡泡水,據說可保一整年都不生病呢!
詹天佑的故居受到八年抗戰和文革的破壞,現在的是重建的。門依廣州西關的傳統有三道,屏風門、趟龍、木門。平常只拉上由粗粗的橫圓木疏疏組成的趟龍,有防盜、顧小孩、通風等功能。家中如有貴客,就把屏風門也拉上,避免被窺視打擾。至於外出,就也把內木門也拉上。最特別的是彩色的玻璃窗,管理員說那叫滿洲窗,那個時代由東北流行過來當時時髦的玩意兒。
故居重建後,也依照舊照片,把家俱一一擺了上去了,真有意思。只是早已經人去樓空了。
隔壁的詹天佑小學裏,蓋了一小段的鐵路,算是對詹天佑最起碼的敬意吧!
故居地上擺了一個連接車廂的自動車鈎。我記得小時候,我老爸跟我講詹天佑的故事,他說那個車鈎是詹天佑發明的,所以說那連接器也叫作詹天佑。哇!我覺得好神!我今天才知道那是以訛傳訛,其實那個車廂自動車鈎,是詹天佑引進的姜氏(Janney)自動車鈎。
另外我老爸也告訴我,台灣阿里山太高了,火車無法直接上到山頂,所以就走「之」字路線,到了一個高點車頭就變車尾,轉向繼續往高處爬。他說這也是詹天佑的發明。哇!我覺得好強!而其實,這是詹天佑在蓋中國的京張鐵路時,不得不借用了美國工程師實務的工法,好縮短工期並結省成本,待以後再改善。
站在詹天佑的故居前面,我想著一位優秀的工程師,怎麼樸樸實實地貢獻了社會國家。然後是中國接下來的鐵路,以及近年的高鐵......現在河涌沒有了,十二甫沒有了水,只是有好多蚊子一直猛叮著我,是否提醒著我,其實還有不少水是積存在附近,雖然可能不再乾淨地流動著......
2015/6/7 詹天佑廣州十二甫故居 Damakey
- Jun 20 Sat 2015 08:34
詹天佑廣州十二甫故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