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了一趟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

 

從東埔部落往南經觀高、八通關山,續走八通關古道,在大水窟山屋附近的鞍部走上中央山脈的主稜。隔日回頭登了大水窟山南返之後,一路基本上是續走在中央山脈的主稜、主稜附近或其鞍部,經南大水窟山、達芬尖山、塔芬谷、塔芬山、轆轆山、轆轆谷、雲峰、南雙頭山、拉庫音溪谷、三叉山、向陽山,最後由南橫公路的向陽遊客中心,搭上接駁車下池上,踏上北返的路。

 

其中唯一偏離主稜的例外是,在登了南雙頭山之後,下切至荖濃溪支流的拉庫音溪,在溪旁山屋住了一晚,隔日過溪往南才又拉回主稜,續往三叉山的方向走。

 

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的路線,並未包含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因為已經包含在中央山脈馬博橫斷縱走路線上了。但是卻把「順路」的玉山山脈的八通關山納入,這可能會讓人誤以為八通關山是屬於中央山脈。

 

以中央山脈的主稜來看南二段主要的山頭,由北而南(略偏西)是:秀姑巒山、大水窟山、南大水窟山、達芬尖山、塔芬山、轆轆山、雲峰、南雙頭山、三叉山、向陽山,稜線連在一起呈現數個「之」字狀連走的狀況。

 

六百萬年前的「蓬萊山造山運動」*,開始慢慢把中央山脈從海底推擠上來。南二段稜線西邊的深谷,是由荖濃溪經過六百萬年的時間所蝕切出來的;而相對的東邊的深谷,則是秀姑巒溪的傑作。兩相交錯,就呈現了當今曲折美麗的故事了。

 

我站上南大水窟山頂,往西遠眺玉山山脈。由北而南是:八通關西峰(八通關山被大水窟山和躑躅山間的稜脈擋住)、玉山北北峰、玉山北峰、玉山東峰、玉山主峰、玉山南峰、東小南山、南玉山等,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山塊,在它形似裙襬的餘脈下蜿延的,則是神龍不見頭也不見尾、張牙舞爪的荖濃溪。

 

我到南二段縱走,就是要到南大水窟山上,思想一個日本人,森丑之助。1908年,他帶領測量隊,繞著玉山測量,成為後來確定玉山是中央山脈之外的一個獨立山塊的基礎;而發源於玉山東北側的荖濃溪,並非流向花蓮的太平洋,而是往南去了高雄屏東入台灣海峽。

 

話說1908年底**,森丑之助帶領日本的測量隊,從荖濃溪中上游的雁爾社(在今高雄桃源),往西翻山,越過楠仔仙溪,朝西北至阿里山的達邦社、特富野社,然後從鹿林山,由玉山西稜的前峰、西峰,往東登上玉山。他下了八通關大草原,大致可能走了部分清代的八通關古道,爬上中央山脈主稜的南大水窟山,回頭對玉山山塊做了測量。他們首次發現,原來荖濃溪發源於玉山東北側,往東流並不是往東部出太平洋,而是在八通關山南端轉往向南偏西,成為下淡水河(今高屏溪)的上游,注入台灣海峽。森丑之助一行,幾乎是繞著玉山走了一回,成為證實玉山是一個獨立山塊的基礎。玉山山脈並非中央山脈的一個支稜,它們相互連接的地方,就是八通關山的東側。

 

除了量測地形,森丑之助也喜歡順路拜訪原住民的部落。在中央山脈脊線的南大水窟山往玉山做了測量之後,他們一行就往東南方向下降至中央山脈東側樂樂溪上游的米亞桑溪旁的大崙坑社,然後經打訓社(大分),才往西爬回中央山脈主脊的南雙頭山,又做了測量,接下來就接續走三叉山、向陽,下新呂武溪附近的大里渡社(今利稻),然後往西經過霜山木社、霜山腳社,由海諾南山越嶺,回到出發地點荖濃溪旁的雁爾社(今高雄桃源)

 

森丑之助從塔塔加鞍部攀登玉山主峰,成為目前登玉山最熱門的路線,差異在於森丑之助是直接走上前峰、西峰這條難走的稜線,而現在的路線則是沿著楠仔仙溪右岸山麓,比較平緩的腰繞路線。至於前峰和西峰則可以選擇去或不去。

 

森丑之助從八通關往南的縱走路線,在大水窟分水嶺之前大致和現在的南二段縱走路線一樣,大部分走八通關古道。到了大水窟分水嶺之後,森丑之助一行是改走蕃路,往東南下到大崙坑社、大訓社(大分社),直到南雙頭山才爬回中央山脈主稜。但是現在的南二段縱走則是一直走在中央山脈的主稜上。

 

到了三叉山、向陽山,現在的縱走接到南一段縱走的南橫三星、關山、海諾南山、小關山等等,繼續往南直到卑南主山,基本上也在稜線或其附近。森丑之助則在向陽山就往東南方向下切新武呂溪上游到大里渡社(利稻),然後轉往西到新武呂溪上游另一支流馬斯博爾溪的霜山木社、霜山腳社(霜山就是關山),最後從中央山脈東側爬上海諾南山,才又回到了中央山脈的主脊。

 

現在縱走的路線和森丑之助那個年代的走法,會有這些差別,我想最主要有幾個原因。

 

1. 森丑之助除了測量的必要會走容易觀測的稜線之外,他喜歡走有原住民部落的地方,就往往需要下切去有水的溪谷。那麼一來,他一方面可以做他在考古人類學上的研究,另一方面如果不是第一次去,那就是拜訪原住民的老朋友了。

 

2. 經過原住民的部落,在以前容易雇用到換手的幫揹及熟悉路徑的當地嚮導。

 

3. 現在的縱走,主要考慮是能夠方便登上沿途的百岳,稜線的路就往往是首選。

 

4. 在高山的原住民部落,在日本時代「集團移住」的政策下,為了方便管理,已經被強迫遷移至淺山地區了。現在的縱走,當然就沒有理由走進沒有人的部落舊址。另外,它們大多在有水的溪谷,對爬百岳的人來說,走下去還得再走上來,那會很累。

 

5. 現在縱走要考慮山屋或營地是否有水源。在南二段縱走中,拉庫音溪山屋就是在中央山脈主脊西側荖濃溪上游的拉庫音溪旁,偏離了主稜,就是為了就近有水源。

 

森丑之助從八通關往南一直走到海諾南山,貼近中央山脈的東側,那一帶是兇悍的布農族「施武郡蕃」的領域。森丑之助主張應該進行「蕃人授產」,讓原住民協助管理山林。他並且把日本報社支助他出版原住民研究成果的錢,挪用來進行「蕃人樂團」的計劃(類似原住民自治、國家公園的概念),運用和布農族的深厚關係,甚至已經得到反抗「理蕃計劃」最激烈的頭目們,大分社拉荷·阿雷和阿里曼·西肯的認同。但是他終究沒有得到日本政府在台灣官方的支持,使得絕望的森丑之助,在192673日,從由台灣基隆開往日本神戶的「笠戶丸」號上,往海洋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喜歡台灣山林的,仁者樂山,應該死在山上,那樣才叫求仁得仁。但是愛台灣山林、愛台灣原住民的森丑之助,卻選擇把自己投入由台灣東側往北流向日本的黑潮。我就想,那麼森丑之助是不是就可以隨著洋流的方向,不斷循環在兩個故鄉之間,經過台灣東岸,還可以大聲疾呼「Formosa (美麗之島)呢?

 

在中央山脈南二段,有幾處較大的崩壁,如大水窟山東側、塔芬山東側、雲峰登山口東側,成為確認山頭的大地景,也是台灣在柔弱的地質上,自然撕裂的巨大憂愁。我在轆轆谷往下深切的裸石河床的活水以及拉庫音溪澎湃的溪流,直接生飲台灣最潔淨的水,感到了些許的安慰。從東埔走到向陽,大概90公里,有憂愁有安慰,其他也就不用再多說六天長程辛苦縱走是為了什麼了。

 

行程:

 

Day 0

 

露宿東埔愛玉亭。

 

Day 1

 

東埔愛玉亭 =》觀高營地(宿)

 

Day 2

 

觀高營地 =》八通關山 (海拔3,335公尺,百岳# 46) =》中央金礦山屋 =》大水窟山屋(宿)

 

Day 3

 

大水窟山屋 =》大水窟山(海拔3,642公尺,百岳# 13) =》大水窟山屋 =》南大水窟山(海拔3,381公尺)  =》達芬尖山(海拔3,208公尺,百岳# 72) =》塔芬谷山屋(宿)

 

Day 4

 

塔芬谷山屋 =》塔芬山(海拔3,090公尺,百岳# 91) =》轆轆山(海拔3279公尺,百岳# 57)  =》轆轆谷山屋(宿)

 

Day 5

 

轆轆谷山屋 =》雲峰(海拔3,564公尺,百岳# 19)  =》南雙頭山(海拔3356公尺,百岳# 43)  =》拉庫音溪山屋(宿)

 

Day 6

 

拉庫音溪山屋 =》三叉山(海拔3,496公尺,百岳# 27) =》向陽山(海拔3,603公尺,百岳# 17) =》向陽遊客中心 (嘉明湖因大霧雨無景可賞,故沒有往訪)

 

難度:

 

從觀高重裝由八通關西峰和主峰間,有長陡坡比較累。八通關古道部分則平緩好走。最後兩天,由南雙頭山下拉庫音溪時遇雨及強風,隔天由拉庫音溪山屋上三叉山,則除了雨還必須頂住由右側吹上稜線有若颱風的西南氣流,有點難。

 

沿途有山屋可住,不必揹帳篷,是一大容易。

 

景色:

 

八通關古道,佈滿厚厚的台灣二葉松落葉,古意盎然。

 

在大水窟山的山麓,開滿了紅毛杜鵑,在穩穩的山體抹上了輕輕的好顏色,在玉山箭竹草地和森林線間的坡地上,找到了困難的棲身之所,展現生命力的小但數大的美。

 

台灣冷杉在高海拔擅長,翠綠色的新葉已經抽長,像自然捲了長毛的綠小孩。

 

玉山箭竹和玉山真藺混生(尤見於雲峰登山路徑旁),佔住了生活最不容易的地方,給了我們一大片的視野。間或分佈了慢長的玉山圓柏。而尖銳的刺柏,則向我們的勇敢不斷打著疼痛的招呼。

 

大水窟山屋和轆轆谷山屋,位在鞍部大草原上,遠看去像綠野中純樸的紅色農舍,令人心曠神怡。

 

大水窟山、南大水窟山是觀察馬博橫斷、玉山山脈和新康橫斷的好地方。南二段縱走,大概就是走在中央山脈中段最經典的位置了。

 

爬山:

 

八通關山(海拔3,335公尺,百岳# 46)

大水窟山(海拔3,642公尺,百岳# 13)

南大水窟山(海拔3,381公尺)

達芬尖山(海拔3,208公尺,百岳# 72)

塔芬山(海拔3,090公尺,百岳# 91)

轆轆山(海拔3,279公尺,百岳# 57)

雲峰(海拔3,564公尺,百岳# 19)

南雙頭山(海拔3,356公尺,百岳# 43)

三叉山(海拔3,496公尺,百岳# 27)

向陽山(海拔3,603公尺,百岳# 17)

 

*:《億萬年尺度的臺灣》獨特星球上 一個非比尋常的島嶼,陳文山,上報,2017/12/3

 

**:《生蕃行腳》,森丑之助 原著,楊南郡 譯註


 

2022/6/1-2 中央山脈南二段縱走思想森丑之助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