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北鎮的醫巫閭山,自古有名。
歷任元代三朝宰相耶律楚材 (1190~1244年),據說他的母親就是在閭山,建了讀書堂,教養耶律楚材成為博學多聞的經世之材。
從大連搭高鐵,到錦州南站換公交(公車)至錦州站,轉搭長途汽車到北鎮,上了3號公交,抵達醫巫閭山的入口的時候,已經過了下午二點半。心知肚明,必須被迫在醫巫閭山附近留宿一晚了。
不走一般遊人習慣的大馬路,在寺廟後面,很容易就找到了登山的小徑,方向就朝著陡峭的岩壁,想試試當下的小流浪能夠飄盪到多遠。
小徑慢慢荒蕪了,矮小的灌木雖然落盡了葉,但有些地方還真不好走。有一處松枝低垂,甚至還必須匐伏前進,手掌觸地,沒想到地上看似柔弱的松針,也還能扎不小心的人。
好不容易到了岩壁下,看來稜線就在二十米之外,可是實在逼得無路可走,只好乖乖退回,沿著山麓上的一條橫向的步道,往山巒的西側去登「祖峯」的頂。
登頂之後,繼續依稜線往東側走。向對面走來的當地山友問路。他們說,山徑大環線要認真走,也有十五里路,岔路很多,已經不早了,勸我走一般遊客的路線,快快下山,以免迷途。我是恭敬不如從命。
醫巫閭山是遼寧典型的山,山頂及山側裸露出來的俱是岩石,有些山路就是直接在岩石上鑿出來的階梯。岩石上,當然童山濁濁,加上不少底部已經侵蝕嚴重的,看來就像從天而降的巨石,盤了蒼勁的松樹,堅持在崖上就顯得十分奇絕。
我走過了頭,不甘心錯過了「讀書堂」,只好咬著牙走回頭路去尋找。隔天就是母親節,說什麼也得看看耶律楚材的母親,到底為她的兒子蓋的是什麼樣的名堂。算是提早慶祝一個另類的母親節吧!
讀書堂建在陡坡上,主結構是木造,應該是後來重建的。書堂下外緣的山壁邊,頽著一塊牌匾,上面有蘇軾落款的「望海堂」三個藏靑色的字,應該也是後來仿製的,一個被廢棄了的故事。
在讀書堂的長階梯底下的小平台,種了一棵「萬年松」,說是耶律倍和愛妃親手所植,代表他們恆久的愛情。
耶律倍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子,立為太子,為東丹王。耶律阿保機東進征服渤海國之後,於返國途中猝死(926年)。匆忙之間,在母后的操弄下,耶律倍「讓國」於弟弟耶律德光,但依然受到耶律德光的猜忌和嚴密監控,後來只好投奔了敵國的後唐。
原是契丹族的耶律倍,漢化很深,崇尚孔孟。他曾經收集了上萬冊中原的各類書籍,藏於醫巫閭山的望海堂。耶律倍擅長陰陽、音律、醫術,這也難怪那座山要叫做醫巫閭山了。
據傳由於耶律倍有「讓國」之仁美,使得他弟弟耶律德光之後的皇權,大都回到由耶律倍的嫡系所繼承,頗有受到耶律倍仁德庇蔭的意思。
耶律楚材的父親在後金為官,算是貴族的階層。耶律楚材在蒙古克汗的賞識下,成為元朝開國後,歷任窩濶台、忽必烈、乃馬真三朝的賢相。而且耶律楚材就是耶律倍的八世嫡孫,耶律阿保機的九世嫡孫呢!
如今只見紀念耶律楚材的「讀書堂」而不見其八世先祖耶律倍的「望海堂」,不知這當中代表了什麼樣的意義。
「萬年松」歌頌耶律倍和其愛妾的浪漫愛情。可是依照史書記載,耶律倍離鄉背井投奔後唐之後,性情大變,經常在侍妾手臂穿洞吸血,或者火燙虐待。在醫巫閭山的那棵「萬年松」下,並没有寫到這些。而且,從耶律倍生於899年卒於936年推算,如果此松樹果然其所親植,至今頂多才一千多年,何來萬年松?所以,浪漫的大多屬於傳説中蒙昩的故事而已。
下山的時候,已經六點半了。北國春天的晩風襲來,暈黃的夕陽是一陣陣的冷不防。不知歸途何處,但總是先得找個歇腳的地方。
醫巫閭山是古代皇帝登基,喜歡去祭神昭告天下的興龍之地。回望她在暮色中逐漸褪去歴史的紅顔,不知明日太陽昇起,會給我一個怎樣讓國無爭的臉色。拭目以待吧!
2016/5/7 醫巫閭山 Damakey
- Jul 03 Sun 2016 09:00
醫巫閭山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