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屋我尾山往西南方向連走東卯山,雖然中途有些小上坡,但是基本上是緩下坡好走的路。從等高線的地圖看起來,就是走在屋我尾山和東卯山連起來的山脈稜線上。所以,把屋我尾山和東卯山連起來做一個小縱走,是一個很合理、很不錯的選擇。
在那條稜線上,林木遮蔽良好,一直是走到了登東卯山那個山頭高處的時候,大甲溪在松鶴的大河谷才豁然出現在眼前,從超陡峭的邊坡上端通過,就是用謹慎的雙腳,在每一步於山徑上都小心寫上一個「危」這個字。
在先前下坡處,首先是大量崩雲的巨石,展現稍微挪動一下就要把你碾碎的氣勢。只是岩石交叉曡放在一起,它們自我的重量所造成的磨擦力,反而是讓它們能緊緊結合在一起的原因,讓我像一隻小貓一樣從他們嚴肅的表面輕輕滑過,絲毫也不會讓它們皺上任何一丁點的眉頭。它們不理會終將從那森林中消逝的我,兀自與攀舉在稜線上的老樹群,一起靜靜構築著防止風景被強勁水流沖失的堤線,其上任由小徑蜿延穿梭在其中。
在一個更高的稜線上,山坡上累積厚厚的松針,好像精心編織交疊出來密實的薄床墊,走起來吸震、吸音、不彈腳,非常地舒服。午後的山風,翻越稜線而去,把我每一根毫毛都梳理得更清晰了。在那一瞬間,一種動態中自然組合而成的寧靜,不必再說。
在東卯山的東北側的大山坑,有一個很陡很高向下崩落的大崖壁,小徑就沿著未崩落的稜線邊緣前進。探頭出去,就是令人腳底發麻的萬丈深淵。
最後穿越過一個位在接近山頂附近規龐大的亂巨石堆,就快抵達東卯山的頂點了。
山頂除了標高的木柱之外,怎麼找都沒有發現任何三角點,非常奇怪。如果要做測量,尖聳的東卯山應該是一個絕佳的地點才是。
在東卯山往東南方向可以看到松鶴部落所在的大甲溪河谷,往西北可以看到東卯溪和大甲溪的馬鞍壩及更遠的東勢和新社。視野非常良好。
從東卯山往西南方向下山,走的是相對緩和的林道小徑,好走到不行。沿路高大的二葉松,乾裂如大片魚鱗剝落的樹皮,自然造成凹凸有致但抽象的圓滑圖形,到底是那一隻巧手所創造出來的呢?又要給我什麼樣的啓示呢?而且也開了幾叢的杜鵑。
抵達中橫8號公路的谷關大道院站,已經是下午4點25分了,距離早上入山的5點22分,走了才19.6公里,居然晃了共11小時3分鐘了!
我揹著登山背包,看著再幾分鐘的公車就要來了,那時有一部豪華九人座的福斯汽車停了下來,司機鍾先生說送客戶去谷關,往豐原回程,要讓我搭便車,太令我感動了。我麻煩鍾先生把我載到豐原火車站,搭上了火車,在新烏日站衝下車,於5分鐘之內趕上6點39的高鐵,到台北還可以從容吃上晚餐。這些都要歸功於好心的鍾先生,在關鍵的時刻,主動伸出了援手。
台灣最好的風景是熱情和善的人,誰說不是呢?
東卯山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東卯山的山勢尖聳,看起來像矛的樣子,因此取為東矛,後來變成東卯*。一種非常形像化的名稱,也相對平實就是了。它尖聳的體態,就是它一向硬頸堅持的過程和結果。東卯山所代表的精神,也是台灣最好的風景,不是嗎?
路線:麗陽十文巷「登山口」- 屋我尾山 - 東卯山 - 中冷谷關大道院東卯山登山口 - 中橫8號公路大道院巴士站。
距離:19.6 公里。
難度:小徑,上屋我尾山一路連續爬升,有點挑戰。回程往東卯山緩降,最後一段是上坡,下東卯山是林道,太好走了反而是比較無趣。
景色:亞熱帶叢林,在上東卯山的稜線上,則可以朝東南看到松鶴部落的大甲溪山谷,朝東北俯視東卯溪,望遠馬鞍壩、南勢,新社、東勢,視野很好。
爬山:東卯山,海拔1,690公尺,「谷關七雄」排名第五,中級山。
*:來自網路上 malonlon(阿噴)的蒐集的<山名主譯>谷關七雄加三雌
~ 台灣論壇登山論壇 2006/4/4
2020/7/3 東卯山 Dama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