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後的幾天,從深圳搭火車到廣州,在春運期間湊熱鬧,當然是買不到座位。身旁的人無不大包小包,皆是返鄉的人流。
我在終點站廣州東,照了一張等待下樓梯出站的洶湧人潮,然後在Wechat上下了一個標題,最美的風景。
一個個急於返家的身影,集合起來,在月台上盼望,就是一個數大最美的風景了。
以前廣州的同事看到了,確定我人在廣州,就邀請我一起共進晚餐。而且說如果太晚了回不了深圳,也可以留宿。我想到「一期一會」這四個字,二話不說就魯莽地答應了。
原來她們是四位高中最要好的女同學,所謂的閨蜜。她們和她們的另一半,都是中國的獨生子女,邀集了父母,在年前租了廣州位於珠江新城CBD的民宿,舉辦睡衣派對,提早慶祝新年。
其中有位閨蜜的先生是澳門酒店的大㕑,晚餐盡享的就是他高超的手藝。香煎牛排、羊排,龍蝦蛤蜊海鮮燜飯,蘆筍炒香菇,爆炒鷄肉,鴨舌,豬耳朵,沙拉。佐酒有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巧克力酒等等,不勸酒,不狂飲,一切只點到為止。一餐飯吃下來,氣氛和樂融融。
酒足飯飽之際,幾位年輕人就要求在座的長輩們,開示人生的道理。雖然只是「能吃就吃,有什麼就吃什麼」、「要珍惜當下」等等的老生常談,但也都博得年輕人如雷的掌聲。
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姊妹,感覺比較孤獨。他們透過同儕之間特別親近的「閨蜜」關係,形成了一種代用的親情,並且把沒有血親的原生家庭都拉在一起,這十分有意思。
四位閨蜜,當年唸的高中用的是香港的課本,有一大半的課程是用英文授課。該校高中畢業的英語水準,都遠比一般大學生高,所以目前四位都在外商企業工作。
並没有每位父母都來,但來的都對自己家庭教育的成功,十分謙虛。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家庭都各自有它的理由。我在那睡衣派對中,又再度印證了這個道理。
晚上留宿,就跟同事的父親同住一房。隔日早起,在晨㬢中和他談到對孩子的期望。他說,以前忙,覺得對孩子照顧不夠,深感歉疚。我說,現在中國的父母,是對孩子忍不住做得太多了。能夠讓他們自己多付出一些,及早學習獨立,那反而是很好的。
我一邊說,也一邊在反省著自己。
年輕人都還在睡,我就先告辭了。我不想打擾他們,還正享受著的,充滿幸福的美夢。
回程在火車上,我想著台灣的孩子,還有他們也有的夢。
2018/2/11 幸福家庭的夢 Dama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