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小攤販前,圍了三、四位顧客。 老闆不急不徐地從及腰的大烤甕中,用防火鉗挾出了鍋盔,交給旁邊的老闆娘。 老闆娘問顧客要不要辣,如果是要就沾塗上血紅色的油辣,然後對折放入紙袋之中,一個只賣少少的人民幣5塊錢。

快輪到我時,老闆點數了一下還貼伏在烤甕內的鍋盔,抬起頭來看著我說,沒有了,要等一批。我問要等多久,老闆說10分鐘。星期日早上的10分鐘不算什麼,我也就傻傻地杵在那兒等了。 上一批顧客還沒走盡,下一批又湧了來,隨時保持著排隊等候的狀況就是了。

老闆用防火鉗,把烤甕內緣殘留的烤焦麵皮銼去。接下來用溼毛巾裹住了手肘和掌,拿著鋼絲,伸到甕裏去刷內壁。 我說,不燙嗎?老闆咕嚕一聲,我聽不清楚,可能是他專心忙碌著,想要回答的到了嘴邊就變成無所謂的模糊了。 甕底燒著火紅的木炭,我把手伸進烤甕裏試了一試,忍不了一秒就彈了回來。好燜燙。

這時我注意到了老闆手背上面褚紅色的斑。我問,老闆那是燙傷的嗎?他欲言又止。旁邊有顧客說,不是有防火的手套嗎?那不方便啊!我自作聰明地幫老闆回答了,老闆也沒有表示異議。光是要把壓扁拉長的麵團貼到烤甕的內壁,手套應該很不順吧!

我問老闆,為什麼要叫做「鍋盔」呢? 老闆笑了一下,不知道是顯得我這個問題太幼稚,還是老闆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早成竹在胸。 他說,是諸葛亮發明的。行軍時沒有什麼東西好吃,就烤熱了頭盔,把麵團壓扁貼上去烤熟,方便快速充饑。旁邊有顧客應和道,原來如此。看來,我不是唯一無知的人。頗為安慰。

雖然剛吃完餐,但鍋盔要趁熱吃,也就先嚐上了一口,結果接下來是一口接著一口。 鍋盔有葱油餅的香酥,但是沒有葱油餅的油膩。形狀是一個超大的牛舌餅,有牛舌餅的脆,但是沒有牛舌餅的燥。

我一再想起老闆手背上成片的褚紅色燙斑,我每咬上一口鍋盔,就好像嚐到了老闆細心烘烤的心意。在寒天中為我送暖,老闆啊!謝謝您。

2017/11/19 荊州鍋盔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