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九九九年,台灣《中國時報》的資深記者張平宜,攀過崎嶇難行的山路,第一次親赴四川麻風村採訪,萬萬沒想到,這位遠從台灣來的「意外訪客」,這一趟涼山之行,竟意外改變了村民的命運,也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

 

涼山位於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是西藏高原東南側的延伸,當地分布著彞族最大的家居地,也是彛族人最貧困落後的地方。那時候,涼山、麻風村、大盤營,這些名詞對張平宜都是完全陌生的。』*

 

四川的涼山,是以前麻風病患的隔離區,本來有傳教士在當地關懷服務。國共戰爭在1949年有了決定性結果的時候,傳教士被驅離,使得涼山的麻風村,遺世獨立,幾乎與世隔絕。

 

涼山的彛族認為麻風病是不治之症,使得當地的麻風病患和他們的後代,備受歧視。麻風村身體正常的孩子,往往無法上學而淪為文盲,完全沒有了未來。

 

為了改變現狀,張平宜在採訪之後,放下資深記者璀燦的前途,於二〇〇三年成立了「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以協助涼山麻風村的孩子們,重新加入社會並脫離貧窮。

 

『麻風病看似可怕,實則是不容易傳染的慢性疾病,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對它天生免疫;麻風病患服藥後,一星期內可以降低百分之九十九的傳染病,通常兩年後可以痊癒。當然,也有百分之五缺乏免疫力的人,得病率比較高。.....*

 

但是,一般人之於麻風病抱持先入為主的偏見,對麻風病患總是避之猶恐不及。在那樣的社會氛圍之下,想結合大家的力量來幫助麻風病患,是十分困難的。

 

但張平宜並沒有退卻,在她不斷的努力之下,『二〇〇五年三月,大盤營小學終於變成一所正式的鄉村小學。同年七月,大營盤第一批小學生畢業,這批畢業生從最初的目不識丁,到拿下越西縣第三類小學第二名的優秀成績,令人刮目相看。(中略二〇一一年,在涼山教育局的支援下,大營盤中小學首度對全涼州麻風村學校招生,有五位中學老師進駐,村莊的情況也開始改善。......*

 

為了麻風村的中小學,張平宜在台灣與涼山之間不斷奔波,到了二〇一四年已經累積了漫長15年的全心全意的投入了。

 

『曾有人問過張平宜:「如果時間倒流,妳還會選擇這樣的人生嗎?」她回答:「我希望能有先知般的聰明,因為這是一份獨特的工作,無法與別人競爭,也無法比較。由於這份工作,我傾聽自己,進而發現自己,我不是做白日夢,而是出自內心的覺醒,它讓我心甘情願放棄計劃好的人生,但也只有我放棄後,才知道在某處等我的是更有意義的人生。』*

 

張平宜的義舉令人欽佩,她是那些麻風病患的小孩子們的天使;而相對而言,他們令張平宜找到了更有意義的人生,不也是張平宜的小天使嗎?

 

*:《在人間遇見天使》,胡慧中 

 

2020/2/8 在人間遇見天使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