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150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就有1人死亡。這是怎麼得出來的?
是基於非常非常簡單的假設和計算。*
1. 假設低碳環境,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目前(指2010年)每年的500億公噸減少到350億公噸,維持40年到2050年不變。並且假設在低碳環境中,受影響而死亡的人數很少。
2. 假設高碳環境,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目前每年的500億公噸,維持40年到2050年。有人認為這種排放量,到2100年,全世界將只能容下10億人,而非排除氣候變遷下預測的90億人。
3. 有沒有氣候變遷的影響,差距就是80億人(=90億-10億)。只是這裏許多人可能都無法出生,所以假設實際直接因氣候變遷而死亡數為一半,也就是40億人。
4. 高碳環境和低碳環境在40年間的排放量差,總共為6,000億公噸(=(500-350)*40年)。
5. 所以15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就有1人死亡。(=6000億噸/40億人)
那麼,1公噸的二氧化碳該值多少錢呢?
在台灣,依照法院的判例,每條人命賠新台幣300~500萬元,假設是500萬元。如果少排150公噸二氧化碳可救1名台灣人,那麼每公噸的二氧化碳的價格,就該是新台幣33,333元,約當美金1,200元。
在英國企業減碳法案下,企業所要付出的代價每公噸二氧化碳是12英鎊,而歐盟的碳交易體系,只有其一半。如果150公噸二氧化碳代表1條人命,那麼反算英國企業願意承擔1條命的代價,就是2,800英鎊,約當新台幣68,100元,也就是美金2,400元。歐盟的金額減半,是美金1,200,居然與台灣依法院人命民事賠償判例金額上限計算的相同呢!
在美國,一條人命約值美金1,000萬元。如果少排於150公噸二氧化碳可救1名美國人,那麼每公噸二氧化碳的價格就該是美金66,666元了。好值錢,難怪有那麼多人要搶著做美國人呢!
可是,既然那麼重視人命,為何美國人在減碳的承諾上,一向如此躊躇不前呢?
倫敦到香港的經濟艙的二氧化碳排放當量是3.4公噸,飛個3-4趟就約當英國人一年平均每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了。少搭飛機,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貢獻卓著喔!這或許也是Cov19的另類副作用吧!
在〈2020年氣候變遷報告〉中,台灣在2017年平均每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3.6公噸,在61個國家的綜合指標評比中,是倒數第3名,而美國是最後1名。台灣的產業依然偏向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結構,或許可以說是為世界生產而承擔了罪名,但是顯然為了人類的未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Taiwan can help. 希望在節能減碳上,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如是驕傲地向全世界發聲。
*:《別讓地球碳氣》,麥克·貝納斯—李 著,鼎玉鉉 譯
2020/11/20 別讓地球碳氣 Dama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