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滿心歡喜,登上了山巔,

整個城市在那兒盡收眼底,

醫院、妓院、煉獄、地獄、牢監。

所有的惡都盛開如花,

撒旦啊,我哀傷的主宰,

你知道我不會去徒勞淚灑。

我像個老色鬼,放蕩了一輩子,

我想陶醉於老情婦的懷中,

這娼婦的魅力使我返老還童。

不論你是否還在熟睡,昏暗、沈重、

傷風感冒、裹著早晨的床單,也不論你

是否披著鑲著金絲的夜幕,神氣威風。

我愛你,污穢的域市!娼妓,

強盜,你們如此經常地帶來

世俗的民眾所不懂的歡喜。』*

這是西方浪漫主義(Romanticism)重要代表人物,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在他代表作之一的《巴黎的憂鬱》( Le Spleen de Paris),作為書跋的一首詩。充分展現他對人世毫無保留的浪漫憧憬,有血有肉有善有惡,皆是他的最愛。

……浪漫主義源於十八世紀末的德國,在十九世紀中葉達於頂峰。……浪漫主義最重要的精神在於將藝術創作理解為一種自我表達,也就是作者個人情感的表達。……在所有的藝術類型中,浪漫主義的精神最能被詩(poetry)所體現。……就如雨果(Victor Marie Hugo)所說:「詩人是什麼樣的人?是這樣的人:有強烈感受並且能夠將他的感受用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也說過:「好詩是濃烈感受的自然流動。」』*

所以,要欣賞浪漫主義的相關作品,往往必須了解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才能真正感受他是否充分表達了他的情感。

而浪漫主義的藝術家,忠於自己的情感,而不屈就於社會,也就是所謂的為藝術而藝術,說穿了就是做自己。閲聽人往往必須站在藝術家的角度,穿上同理心的情緒衣裳,才有可能深入理解藝術家之所以浪漫之處。

在《巴黎的憂鬱》這本書中,波特萊爾有一篇〈頭髮中的世界〉,非常值得拿來深入體會什麼是浪漫主義,抄錄於後供大家欣賞:

『讓我久久、久久地聞著你頭髮中的芬芳吧,讓我把整張臉埋在其中——就像一個口渴的人把頭伸到泉水裡那樣;讓我用手撫弄你的頭髮吧,它就像一條香氣撲鼻的手帕,讓回憶在空中飄蕩。

但願你能知道我在你頭髮看到的、感到的、聽到的一切!我的靈魂神游在這芳香上,就像別人的靈魂神遊在音樂上一樣。

你的頭髮裡藏著一個完整的夢,夢中滿是船帆和桅杆;它藏著大海,海上的季風把我帶到氣候迷人的地方,那裡的天更藍、更高;那裡的空氣充滿了果實、樹葉和人類肌膚的芳香。

在你頭髮的海洋裡,我隠約看到一個海港,那裡滿是哀傷的歌聲,擁擠着各民族的強壯漢子;永遠籠罩在暑氣裡的天空下,停泊著許多船隻,展示著它們精緻而複雜的構造。

撫摸着你的頭髮,我彷彿又回到了一艘漂亮的船上,船在港口輕輕地搖晃;船艙裡,我坐在花瓶和清涼的涼水壺之間的長沙發上,度過了漫長的煩悶時光。

在你頭髮的熾熱的火爐裡,我呼吸着摻有鴉片和糖的菸草氣味;在你頭髮的黑夜裡,我看到熱帶的藍天萬里無雲、陽光燦爛;在你頭髮長滿細草的岸邊,我陶醉在混合著柏油、麝香和可可油的氣味中。

讓我久久地銜住你烏黑粗大的髮辮吧!當我輕輕地咬嚙你那富有彈性、難以理順的頭髮時,我覺得自己彷佛是在吞噬回憶。』*

在頭髮裏,有芬芳、有泉水、有夢、有季風、有港灣、有船、有海、有哀傷、有煩悶、有火爐、有黑夜、有藍天、有陽光、有回憶的味道⋯⋯這些加乘起來,是作者陶醉的頭髮,他的情緒,他的世界。這就是浪漫主義,用文字充分表現了作者的情感了。

相對於浪漫主義,就約當是科學的理性主義了。

人類因為科學的理性主義,改善了近代的生活。但是,推動人類真正巨大的改變,是科學的理性主義還是浪漫主義呢?

Steve Jobs 執意去設計出一個只有少少按鍵的iPhone,在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是可能的。

Elon Musk 用盡最後一筆錢,都要用自己(民間)的力量製出比世界上各地傾全國之力研發出來運輸成本更低的火箭,大家都不看好,但是現在呢?甚至Musk還説他要移民火星,好像漸漸有人相信了呢!

為什麼呢?

iPhoneSpace-X的火箭,都是在一種瘋狂的浪漫主義的偏執之下追求產生的,而不是透過科學的理性主義一步步構想出來的。

對於Tesla來說,它的電動車不就正是一部部會自動導航的詩嗎?

會真正翻天覆地改變這個世界的game changers,非那些瘋狂的浪漫主義者莫屬了,想想還真的是如此。

波特萊爾之流,若生在今日,他澎湃的感情,應該就不只是寫寫頭髮裏的夢。而他的詩,也不止於書本裏讓後世緬懷的鉛字了。

浪漫主義者,是夢想家,是瘋子。他們總是傾盡自己所有不可議的情感,來改變我們有限理解的想像。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永遠來不及準備好。因為,對於game changers,我們永遠無法預知他們要改變什麼。到一個極致,他們真的是為藝術而藝術的瘋子,而我們其他絕大多數的人則不是,謝天謝地!

在談到「孤獨」的時候,波特萊爾引用法國數學、物理、哲學家布萊士·帕斯卡的話說:「我們所有的不幸,都是由於不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裡造成的。」類似在中文的成語是,「不安於室」,因此「君子慎獨」。『但孤獨可能只對那些無所事事、放蕩不羈的人才是危險的,因為這些人用激情和幻想來充實孤獨。』*

高大的心志是在根本改變這個世界的人,會用激情和幻想來充實我們對未來無法的想像,而不是用之於充實自己的孤獨,所以是有益無害的,當如是觀之。

*:《巴黎的憂鬱》,夏爾·皮耶·波特萊爾 著,胡小躍 

2022/11/21 巴黎的憂鬱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