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人已經習慣生活在一個民主體制𥚃。民主體制落實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是這個意思:

 

他的政府大樓,是開放的,門口沒有衛兵檢查他的證件。他進出政府大樓,猶如進出一個購物商場。他去辦一個手續,申請一個檔,蓋幾個章,一路上通行無阻。拿了號碼就等,不會有人插隊。輪到他時,公務員不會給他臉色看或刁難他。辦好了事情,他還可以在政府大樓𥚃逛一下書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和點心皆由智障的青年端來,政府規定每一個機關要聘足某一個比例的身心殘障者。坐在中庭喝咖啡時,可能剛好看見市長走過,他可以奔過去,當場要一個簽名。

 

如果他在市政府辦事等得太久,或者公務員態度不好,四年後,他可能會把選票投給另一個市長候選人。

 

......*

 

龍應台這樣一篇小心包裝「促銷」台灣民主自由的文章,在大陸媒體《冰點》極力邀稿下,趁著當時連、宋訪問大陸的良好氣氛,居然在2005525日刋登了出來。

 

只是好景不長,共青團中央在2006124日,選擇農曆年前忙亂的時機,直接下令《冰點》停刊。

 

龍應台為了聲援《冰點》,旋即在2006126日,隔海在大陸境外的台灣《中國時報》發表了:「請用文明來說服我——致胡錦濤的公開信」一文。華人世界,尢其是大陸之外的地區,一時輿論為之沸騰。

 

20天後,《冰點》復刋,但相關的《冰點》高層被調離了現職。

 

在「請用文明來說服我——致胡錦濤的公開信」一文中,龍應台談到她「家國認同」的概念:

 

『我對中國大陸有著深切厚重的情感,來自命運血緣,歷史傳統,更來自語言文化。在台灣生長,我同時發展出與這一條「家國認同」情感線平行並重的執著,那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對人道的堅持,而從這種尊重和堅持衍生出其他的基本價值:譬如主張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譬如對貧富不均的不能接受,對國家暴力的絶不容忍,對統治者的絶不信任,譬如對知識的敬重,對庶民的體恤,對異議的寬容,對謊言的鄙視......

 

這一條我稱之為「價值認同」的理性線,當「家國認同」的情感線和「價值認同」的理性相互衝突時,我如何取捨?毫無猶豫,我選擇後者。二十年前,我曾經寫《野火》和國民黨那個「家國」對抗;李登輝當政時,我曾經為文批判他的虛偽與狹隘;陳水扁不公不義,又迫使我執筆徹底抵抗。(中略)

 

以這樣的價值結構來看今天《冰點》事件,您說我這個台灣人看見了什麼?

 

我看見這個我懷有深切厚重感情的「血緣家國」,是一個踐踏我所有「價值認同」的國度:

 

它,把真理當成謊言,把謊言當成真理,而且把這樣的顛倒制度化。

 

它,把獨立的知識分子當奴才使用,把奴性的知識分子當家僕使用,把奴才當——啊,它把鞭子、戒尺和鑰匙,交到奴才的手𥚃。

 

它面對西方是一個臉孔,面對日本是另一個臉孔,面對台灣是一個臉孔,面對自己,又是一個臉孔。

 

它面對別人的歷史持一個標準,它面對自己的歷史時——錯了,它根本不面對。它選擇背對自己的歷史。

 

它擁抱神話,創造假象,恐懼真相。它最怕的,顯然是它自己。

 

(中略)

 

......您容不容許媒體獨立,您尊不尊重知識分子,您用什麼態度面對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對待人民,每一個最細小的決定,都繫在「文明」這兩個字上頭。經歷過野蠻,我們不得不在乎文明。

 

請用文明來説服我。我願意誠懇傾聽。』*

 

2019年,這封龍應台致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公開信,居然已經是13年前的事了。在這段時間,兩岸的政治操作技巧,或許各有些微的改變,但是如今再重讀讀整個事件,我們當下面對的挑戰,有若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歷史上的那個時刻,一切恍如打開了時間的膠囊一樣。

 

台灣的民主自由,當然還有進步的空間。但是兩岸政府的最大差距,就是一個繼續努力鞏固專制集權的體制,而一個則是徘徊在民主自由演進的重要路口。

 

龍應台說得真好,這是一種生活價值認同的選擇。

 

誰都不應去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認同。絕大部分的台灣人,理當都是做如是想的。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這個請求也適用於每一位意見不同的台灣人之間,是吧!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龍應台

 

2019/11/21 生活價值認同的選擇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