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白冷圳始建於1928年,在1932年完工(昭和3~7),由大甲溪中游地勢較高的白冷地區取水,通過幹管,把水送到更下游的新社地區,供應當時種甘蔗所需要的水源。

根據維基百科,『白冷圳灌溉面積總達788.24公頃,其主線取自白冷高地海拔554.99公尺高(921地震前是552.94公尺),直到終點「圓堀」為海拔531.5公尺,落差達23.49公尺,全長166公里,......

這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規模的引水工程,充分顯示出日本經略台灣的決心。

日本在1931年發動918事變佔領中國東北,旋即在1932年扶殖成立了滿洲國,在台灣用來灌溉新社的白冷圳也是開鑿於同一個時間。當我們緬懐歷史,飲水思源之際,也不要忘了白冷圳在當時對於日本,在東亞地區積極擴張的策略中,是有很重要的象徵意義的。

1999年的921大地震中,白冷圳取水口與出水口分別被地震抬升2.2公尺與1.6公尺,幹管和渡漕多所損毀,經地方人士奔走之下重建。也增設了白冷圳紀念公園,供後人憑弔。(不過幹管輸水的功能,新舊水管並陳,運作恢復正常了喔!)

由於幹管經過溪谷、道路等地形,輸水管線是採取所謂的「倒虹吸」的設計,隨著山勢的高低變化,上下於溪谷之間。

講到「倒虹吸」,就得先科普一下什麼叫作「虹吸現象」,因為「倒虹吸」和「虹吸現象」是很類似的。

譬如,如果想從汽車的油箱中把汽油取出來,可以拿一條軟管,把汽油吸出,待軟管滿管之後,即可放開,那麼汽油箱中的油就會自動一直流出來,這就是「虹吸現象」。

「虹吸現象」必須滿足幾個條件:進水口必須比出水口高,管子中不可有太多空氣斷開水分子等等。實務的做法是從出水口去吸,造成真空來引水出來,或者將整條水管注滿水後在兩端按住,待入水口的水管放入高位的池水中之後才放開。那麼接下來水就會越過高起於上水池池邊拱起的水管,流入到下水池之中了。因為那個管子的形狀,就像一個向上彎的彩虹,所以稱那個物理現象叫「虹吸」。

「虹吸」的原理是水有內聚力,而水是從壓力高的地方向壓力低的地方移動。虹吸管的入水口有水壓,而出水口因重力而往下,所以水的內聚力就令水分子像手牽手一般不斷流了下來了。

而所謂的「倒虹吸」是指把像彩虹的管子倒過來變成順著山谷形狀的U形。由於位能差的關係,不需施加額外的力量,水就會自動往下流到河谷,然後繼續爬升到另外一個山頭。只要確定下一個山頭比前一個山頭低,水就會順利繼續流下去,這就是所謂的「倒虹吸」。

其實,住在山裏的居民,他們大多是在更高海拔的上游覓得水源,然後用軟管往更低海拔的住處,順著上下地勢的地表輸送,那些也是「逆虹吸」的最佳範例。用的是位能差的重力落水,不必用任何的電力,可以24小時不停地取水,不怕停電。

現在很多水庫越域去取水,也是運用「倒虹吸」的原理。只是現在工程技術進步了,要鑿隧道比較容易辦到,輸水管線就做得比較直,不必依照山勢弄成「倒虹吸」的樣子了。

白冷紀念公園就在豐埔產業道路(95-1)旁,如果去新社品嚐香菇小吃,不要錯過。時值六月,附近的蜜梨已經成熟上市,也可以一併嚐嚐。

蜜梨必須提早接枝,但是如果碰上初春的寒害,就得重新來過。一個提早上市的蜜梨,就是農民冒著損失的風險為大家接種出來的。我選了二個中等品質的,平均一個台幣20元,還算相當公道。

白冷圳送去新社的水,才讓那裏在日治時代的會社能種出甘蔗來。而現今在白鹿吊橋附近種蜜梨的農民,並沒有比較省心。鄉下缺工,看身上穿著護腰鐵甲的老農還在親力親為的勞動著,嚐起來脆脆甜甜的蜜梨,也就不是普通的感動了。

日本人建白冷圳不只是為了感動台灣人的,而阿伯老農辛苦種的好吃蜜梨,除了是為了用生命絕對的勤奮來感動我無心的路過之外,我想不出一個更貼近的理由了。

感恩。

路線:白鹿吊橋-白冷圳紀念公園-新社中興嶺。

距離:19.1 公里。

難度:大多平路,上新社有緩坡。

景色:大甲溪河床和白冷圳。

2020/6/22 白冷圳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