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研究世界上各種人所獲得的極致幸福快樂,歸納出那些是一種體驗,是透過純熟技術、努力克服某些種挑戰之後,從過程中所得到的喜悅。他形容這種體驗程序叫做「心流」。

『我「發現」幸福不是突然發生的,它不是運氣好或隨機出現的,也不能用金錢購買或權利換取。幸福無關乎外在條件,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詮釋它。事實上,幸福是需要憑個人的力量去醖釀、培養與捍衛的。能掌握內在經歷的人,就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一個人是不是感到幸福,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心流」經驗,往往呈現的是主動全心投入去克服挑戰所得到的滿足,而不是被動的享樂,『……最美好的時刻,其實是發生在一個人有意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限,去完成某件有難度或有價值的事時。最優體驗是需要靠我們去締造的。……*

『研究過程中,我嘗試去了解人們什麼時候最感幸福,並探索背後的原因。……我發展出一套以心流概念為基礎的最優體驗理論。心流,就是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境界,這經驗是那麼的美好,以致有人會為了擁有它不惜付出代價。』*

經常經驗「心流」的人,『…..總是充滿活力,願意嘗試各種新體驗,到老仍有求知慾,與他人有緊密的關係,並且對他人或所處的環境擁有使命感,不管做什麼事,即使繁瑣、艱難,他們還是可以樂在其中;他們很少感到無聊,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昂首以對,而他們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命。……*

……一個人把所有注意力毫不保留的用在追求個人目標上,沒有任何脫序現象,也沒有任何威脅需要防患。我們稱這種狀態為「心流經驗」,之所以稱之為心流,是因為許多受訪者在描述他們的體驗時,都提到那是如行雲流水般的感覺,…..擁有心流體驗可以讓一個人發展出更剛強、更有自信的自我,因為他們比較能順利的將精神能量田在他們選擇追求的目標上。』*

樂趣有8大要素,而,「心流」可視為可以把這些要素串起來的過程:

 

  1. 從事一件難事但有機會成功的事
  2. 必須全神貫注
  3. 明確的目標
  4. 立即的回饋
  5. 全心投入所以容易忘卻平時的擔憂與挫折
  6. 覺得對自己的行動有掌控權
  7. 進入忘我的境界
  8. 刻骨銘心,感到值得

 

「心流」不完全靠外在的鼓勵和獎勵,全心全意完美達成的事項本身,就是最強的動機,因為『最優體驗有一個關鍵元素,那就是活動本身即是活動的目標。就算最初我們是為了其他目的才從事這項活動的,最終這個活動卻帶來了獎賞。…..*

在順境之中的人,固然可以透過「心流」的心法得到幸福快樂,而在逆境之中的人,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很多成功的案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呢?

…..人們處於逆境的反應,認為這些人的生存之道,是想辦法將絶望的客觀環境轉化為主觀而可以掌控的體驗。他們按著心流活動的藍圖來行動,首先,他們非常注意環境中的細節,會把握機會做當時環境下做得到的事。接著,他們會在動盪的環境中設定適當的目標,並藉由得到的回饋密切監控事情的進展。一旦目標達成了,他們便會多付出一點,為自己安排複雜度更高的挑戰。』*

尼采說了,凡打不死我的將使我更強大,『經歷心流經驗之後的自我會變得比過去更複雜。我們將這種自我漸趨複雜過程稱為成長。……*

「心流」強調終身學習。『…..受外在強迫的教育結束了,就應該開始以內在為動機的學習。這時候的學習已經不再是為了成績、學位或是找工作了,而是去了解發生在自己周遭的事,為自己的人生體驗找到個人意義。這麼做,得到的將是深刻的喜樂,……*

『心流研究一再指出,生活品質取決於兩個因素:我們的工作體驗,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

凡事都有它正向的一面,『…..要維持自我的完整性,就要懂得將中性或具破壞性的事件轉變成正面事件。如果可以遭到開除後,能藉此機會找到更符合興趣的工作,那被開除就是上天給的禮物。……如果懂得正向策略,那麼大部分的負面事件會被中和掉,甚至可以成為挑戰,使我們變得更強大、更具複雜性。』*

自得其樂的心流方程式是:

 

  1. 設立目標
  2. 全心投入
  3. 注意當下發生的事
  4. 學習樂在當下

 

很簡單吧!

人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主題就像一場遊戲,一個人只要按著規則行動,就能經歷心流,找到人生的樂趣。在人生主題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是有意義的,不見得是正面的,但是都具有意義。……*

嫻熟專業,全心投入,面對挑戰,想法正面,享受過程,終身學習,尋求意義,這些就是「心流」的幸福快樂心法,每個人的心中本皆俱足,不需他求,差異只在於為與不為而己,是吧!

*:《心流 FLOW》,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著,張瓊懿 

2022/1/15 心流 FLOW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