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喚醒人們內心的力量,讓每個人活出真的自我。唯有調動內心的力量,才能更輕鬆地創造外在的財富……獲得了理想生活的財務基礎,可以選擇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並享受金錢作為附加的獎勵。』*

『商業領域的大師們則教導我,如何把心靈世界的豐盛轉為物質世界的財富,如何減少負債、增加資產,……*

《喚醒財富腦》這本書點出了一般人之所以無法致富,其實是來自於自己內心的自我設限所致,因為他們既沒有真正打從心底想要變得富有,也沒有採取明確行動讓自己擁有致富的心態。

你不富有,是因為你沒有真正想要富有,好嚴厲的指控。

每個人對富有的定義都是不同的,但有一個定義是很具有操作性的:當你的被動收入(不用工作而資產所能產生的現金流)的規模,讓你可以自由選擇要做什麼事、不做什麼事的時候。

如果依照這個定義,那麼如何累積到足夠的資產就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開始得愈早愈好,那麼才能透過複利滾存的概念,在未來儘早累積到足夠的資產,以產生需要的現金流。

在選擇資產種類的時候,就要在低變動、低收益、低風險和高變動、高收益、高風險的資產之間做適當的分配,就是所謂的風險分散的投資策略。

年輕人要累積投資的第一桶往往會比較困難。這個時候,就挑戰在他的心裏,是不是真的想要變成富有的人。如果是,那麼他就會想盡辦法,以至於影響到他的消費行為,他交的朋友,他做的工作等等。

一般認為年輕人的投資組合,可以冒一點風險,因為預期生命還很長,可以有較長的時間去經歷景氣循環,縱使到了低點也有機會在有生之年反轉回來。

但是因為複利的關係,年輕人不管有沒有錢,投資的開始都要趁早才好。

除了資產,年輕人投資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工作技能、人際關係,其實是最重要也最划算的。更高的收入,自然接續就會產生。

家庭的貧富,已經令年輕人站在不同的起跑點上了。國立台灣大學的學生,大多來自台灣的都會區,其中從台北地區來的以大安區為最多,這就是家庭貧富所造成的差距。

2022年的選舉中,爆出候選人為了學位而抄襲論文的狀況。表面上是令人鄙視的重學歷不重學力的社會現象,而其實是凸顯學歷是很重要的這件事實。

為什麼富有的家庭的子女可能有更好的學歷?簡單講就是富有的家庭,行有餘力,可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和環境。富有家庭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某個程度是「繼承了」父母那個階級的富有,學歴證件只是一個副產品而已。

所以,學歷重不重要呢?如果它代表的是受更好的教育,為什麼不重要呢?

尤其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基本的學歴就是一個門檻,這也是短期無法改變的社會現實。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學歴的重要性就會大幅降低了。那麼那個時候,是什麼因素拉開彼此競爭的距離呢?有沒有進入一個有前景和發展的產業和公司是一個因素,但是工作也可以換,而其實真正拉開距離的是,個人有沒有繼續不斷學習,也就是有沒有不斷投資在自己的身上。

年輕人太急於理財,財富反而不見得會跟著來。但是,如果努力不懈在投資自己的學習上,同時將收入的一部份投資在資產上,隨著收入的自然成長,就可以逐漸走向財務自主的康莊大道了。在那個時候,就可以告訴別人,學歷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每天成長一點點,就是投資在自己身上的複利模式,時間可以讓我們跟我們投資的資產一樣,長期勝出。

回到致富這件事,還是有機遇的成份。有人研究過美國的股市,透過猴子隨機選擇的標的所組成的組合,其實表現也不差。但是,我們可能沒有猴子的幸運,所以對於不了解的投資工具,不了解它是怎樣賺錢的公司,還是不要碰才好,因為那和博弈沒有太大的差別。

時運好,手上剛好有錢,買什麼都會賺錢。我們要維持投資的紀律,其實最主要是要對付的,是下行的景氣。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但是如果只重理財,不理自己,不投資自己,那麼就是本末倒置了,在長期也不見得能累積到能夠財務自由的境地。

要想致富,但不能只想致富,那麼才能致富。

《喚醒財富腦》提醒了我們,真正的富有,是打從心底的富足。那既是幸福人生的起點,也是幸福人生的目的。

錢財只是心靈富足之餘的附帶鼓勵,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天,能這麼驕傲地對外宣佈。

*:《喚醒財富腦》,陳芳誼 

2022/9/24 喚醒財富腦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