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作者周貞利的父親被醫生判定罹患失智症的時候,作者回想起來才發現,其實從五年前,她的父親就已經陸陸續續出現失智的各種症狀了。失智症就是這麼可怕,往往被誤會是一種老化的現象,而等到身旁的親人發現非得求助醫生的時候,往往病程已經走得很遠了。台灣失智症協會在網站上,說明了什麼是失智症:『......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老番癲、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他已經生病了,應該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群症狀的組合(症候群),它的症狀不單純只有記憶力的減退,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有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目前失智症沒有特效藥,有些藥或許可以減緩病程,但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副作用。我們可以把失智症當作一種當前無藥醫的慢性病,更挑戰的是它不可逆的病程惡化的速度,往往令患者和負責照護的親屬招架不住。一個再受尊崇的長者或摯愛的伴侶,往往因為失智症,而變成了令人完全無法接受的另外一個人。作者周貞利,列出了失智症的各種表徴:『一、妄想被偷竊、被遺棄。二、心煩氣躁、情緒起伏不定、易努、情感障礙,性情變冷漠。三、飲食口味改變。四、妄想、猜忌。五、喪失溝通、理解能力,表達出現問題。六、文字和語言表達出現問題。七,記憶障礙。八、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九、喪失對環境的概念。十、重複行為。十一、判斷力和警覺性變差。十二、喪失開創力。十三、焦慮、憂鬱、失眠。』。患了失智症的老人,行為退化得好像是個孩子,如果強行規範,反而會遭致激烈的反應。作者發現,唯有順著患者的意思,然後想辦法轉移其注意力,才是處理之道。作者雖然是護理師,她發現照護失智的父親,也依然要求助於專家。在書中務實的做法固然值得參考,而他們全家同心協力無微不至的的照護,更是讓他的父親有尊嚴地存活超過醫生的預期的絕對關鍵。他們知道失智症的不可逆,在父親變成重度之後,選擇不做過度的急救等醫療行為,讓父親好走,令人佩服他們對生死無常的體認和接受。2014/12/26 「記憶空了,愛滿了」,周貞利著 Damake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ncent.mt.chen 的頭像
    vincent.mt.chen

    vincent.mt.chen的部落格

    vincent.mt.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