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的時候,46條基因染色體的排列組合,決定了胚胎未來要長成怎麼樣的人。其中44條染色體在父母之間配成22對,決定膚色、髮色、耳垂、長相......等等,最後一對的染色體由母親的XX和父親的X或Y配成一對以決定性別。如果配成XX就是女胎,而如果是XY就是男胎。然而,性別的認同,則還受到賀爾蒙的影響。人一輩子有兩個時期賀爾蒙的分泌濃度最高,一個是青春期,促進副性徵的迅速發育,使人從外觀上看起來明顯分辨得出是男還是女。另一個時期是在受孕後6-7週的時候,足夠的男性荷爾蒙會使胚胎的腦深植男性認同的神經網絡。但在6-7週的男性荷爾蒙分泌也可能不足。對於XX的女胚胎而言,男性荷爾蒙分泌不足並不礙事,腦袋的性別認同本來就是女性和長大時的性徵是一致的。但如果XX的女胚胎接受了過多的男性荷爾蒙,那麼腦袋就會烙印了男性的性別認同神經網絡,長大時雖然身體長成女的,但腦袋的性別認同卻依然還是男的,這就是女同性戀者的成因。而XY的男胚胎,如果男性荷爾蒙在第6-7週分泌不足,那麼腦袋就保留著女性的性別認同,長大了身體長成男的但腦袋卻認為自己是女性,因此就成了男同性戀者。所以同性戀的傾向是先天決定的,而不是後天造成的。腦神經學家也分析研究人的大腦結構和功能,結果發現男女大不同。女性的大腦功能分散在腦袋的各處,而且左腦和右腦之間的連接處溝通也比較活躍。男性的大腦則依功能有較明顯的分工,左右腦之間互動的強度較低。這也說明為何男性在需要專心深入的空間、抽象、邏輯概念等領域的表現較強。而女性的語言能力較突出,左右腦互動活躍讓她們對情緒反應、綜觀的細節更體貼敏感。但也由於這種分散式的功能、左右腦互相溝通(也是干擾),令女性在需要專心的數理上一般居於弱勢。男性較有侵略性,目標導向,對旁人的感受度較低。女性則注意細節,重視和別人的關係。男女大不同。 讀後:一、同性戀是天生的。我們對同性戀的朋友要有更多的理解和尊重。社會制度的設計也應把他們考慮進來,而不是一昧地忽略或反對他們。二、男女的腦袋在先夫結構功能上是顯著不同的,這也影響到男女在表現上的差異。我們應該正視這種差異,充分發揮男女的特長,才是人類之福。齊頭式男女平等的追求,是該好好重新思考了。P.S. 「腦內亁坤」,安妮•莫伊爾/戴維•傑塞爾 著,洪蘭 譯 2015/1/11 腦內乾坤 Damakey
- Jan 12 Mon 2015 00:00
腦內乾坤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