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廣東省海豐縣的鷄鳴寺一遊。
在大雄寶殿的左側,有位長得乾乾淨淨的小師父,慈眉善目地守著一個堆滿瓦片的攤位。
他說,寺廟的琉璃瓦會裂會壞,需要隨時更換。信眾可以把要保祐的人的名字寫在瓦背,一旦換上了,就會得到了祝福。
一片瓦才人民幣30元,真是好容易就可以得到的小小確定的幸福。
我想著遙遠的諸位,那麼就得寫上好多好多的名字,小小一片的瓦承載不了許多,也就抱歉地算了。
附近的樹上掛滿了紅色的祈福細布條,春風一吹來,甚是涼爽好看。那也是一種尋求心安十分方便的法門。
還有一種是點燃祈求迴香的,掛在防雨棚內,依大小計價,那就顯得比較慎重了。
鷄鳴寺根據百度的記載,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大雄寶殿的基柱是大石,上接的樑、柱、拱木俱是大木,甚為壯觀。但見其歲月初淺的痕跡,應該是近年新建,心中不覺有點悵然。
大雄寶殿內,釋迦牟尼佛端坐當中,左邊是藥師佛,右邊是阿彌陀佛。只要在正殿前頂禮摩拜一番,也就一敬三佛了,並不費事。
殿內的基柱,刻滿了一對對的對聯,很有意思。
中內側對聯:
寶瓶楊柳千滴露水和法雨灑落人間滌穢心 靈氣靄蓮峰萬重林韻葉鐘聲飛來世上醒迷夢
中外側對聯:
麈心妄動自然有起有沈淪 慧性真空本來無生無滅盡
前內側對聯:
麈寰里別具襌機若能悟透便消萬刼皈諸天 苦海中安排寶筏廣發慈悲為渡眾生登彼岸
前外側對聯:
觀心一止水華海帶涵 說法萬恆沙金輪妙轉
我想,既然寺廟不是古蹟,那麼把對聯抄錄下來,希望它們是源自更古老的佛法經典的靜修義理,讓我的想像可以追溯到印度佛教東傳的那個原始的支點。
在側面的山坡上,塑了一個大佛,背後是西邊的蓮花山脈,在下午時分,金光從佛身後面射灑過來,甚是莊嚴好看。
據說當年高僧是聽到了鷄鳴,才尋到這個蓮花山脈東側的山底下的寶地建了寺,所以叫做鷄鳴寺。
蓮花山脈呈東北西南的震旦走向,在廣東,從梅州到海豐,然後繼續綿延到惠州、深圳和珠海。在這個位置建寺,就直接挽扼了這蓮花山脈一帶一路的風風水水了。
鷄鳴寺,背靠著蓮花山脈,座西朝東,早上的陽光會直接射進禪房,小和尚應該睡不了懶覺的。而當太陽西下,寺廟就會迅速被蓮山脈的靜謐完全包覆,馬上變得非常利於靜心修行。真是佩服當年那位高僧的高瞻遠矚了。
離去時,回首看了看鷄鳴寺,感覺距離它依舊好遠好遠。是到了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虔心地相信,那也無情的佛陀會悄悄地保護這有情的世界呢?
然後,我明白了,為什麼沒有把諸位的名字寫到瓦片上面了。
2018/3/10 海豐鷄鳴寺 Dama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