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花花的世界,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是某種顏色呢?
基本上,可見光線的白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色等等各種顏色的光(波長由長到短)所混合組成。
白光照在某個物體上,有些波長的光會被吸收,有些不會被吸收,我們看到的則是沒有被吸收的部分(反射的部分)。
1. 深海為什麼看起來是藍色,但是湖泊或淺海卻偏向青綠色的?
深海一般看起來是藍色的,是因為水夠深,波長比較長的紅、黃光、綠光被吸收,波長比較短的藍紫光在水中散射或反射,而人眼對紫色光比較不敏感,所以就呈現為藍色了。
至於湖泊,由於比較淺,不足以吸收綠色光,加上散射或反射的藍光,所以就呈現青綠色了。
2. 早、中、晚看到的陽光顏色為什麼會不同呢?
早上和傍晚的太陽光,和大氣的角度較小,太陽光要穿過的空氣層相對較厚,波長較短的藍、紫色光較不易穿越,所以就剩下波長較長偏黃、紅色的光了。
正午時分,太陽光和大氣的角度幾乎垂直,波長不管長或短的光都可以穿越,所以混出來的光線就是白熾的光了。
3. 晴天為什麼天空是深藍色,但是搭飛機為了變成較淡的藍?*
藍色光最容易在大氣層中被空氣分子來回散射,在連鎖反應之後,好天氣的天空看起來就是深藍色的。
高空的空氣比較稀薄,因此在飛機上看到藍光被散射的狀況比較輕微,顏色就呈現比較淺(白)的藍了。
4. 血的顏色。
人血的顏色呈現紅色,那是因為血紅素中的二價鐵和氧結合的關係;血紅素吸收藍光,所以看起來是紅色的;有些生物的血呈現藍色,那是因為它血青素中有銅離子可以與氧化結合的關係;血青素吸收紅光,所以看起來是藍色的。
5. 植物葉的顏色。
植物有葉子有葉綠素(含有鎂),依其構成,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b兩種,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我們看到葉子的顏色是沒有被吸收的光線,所以也就呈現綠色或黃綠色了。
入秋之後,葉綠素褪去,胡蘿蔔素和葉黃素的作用突顯出來,它們主要吸收藍紫光,葉子當然就偏紅、橙或黃了。
或許,所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講的就是一種顏色的顯現,其實代表的是另一種顏色的消失,是一體兩面的事,也可以說是一而不是二。是吧!
*:《魚會口渴嗎?》,卡爾-海因茨·威爾曼 著,黃秀如 譯
P.S. 鹹水魚因為海水鹽濃度較魚體高,因此身體會失水,會渴,必須透過嘴喝入海水,但海水又太鹹,它必須透過鰓把多餘鹽份排出去。淡水魚透過鰓和食物「被迫」取得水份,因為身體內的鹽份濃度比淡水高,因此水會傾向多進入魚體,淡水魚必須透過尿液不斷把多的水排出去。淡水魚不缺水,所以應該不會渴,除非離了水。
2021/1/26 色即是空即是色 Damakey